18. ROC 曲线回顾
ROC 曲线
我们将真阳性率作为水平轴,将假阳性率作为垂直轴。

但是,在这一节课,我将使用不同的 ROC 曲线。我使用的曲线好像是把这个曲线侧翻了一样,如图所示:

我使用这个曲线的原因非常有意思。我们把敏感性作为水平轴、特异性作为垂直轴,就得到了这个曲线!
我再具体一点(一语双关)。我们使用与上一部分相同的直方图。

回想一下,水平轴上的值都是可能阈值。对于 0 和 1 之间的任何阈值 p,模型的结论如下:“该阈值左边的所有病变都被视为良性,其右边的所有病变都被视为恶性,并会接受进一步检查。”
对于这个模型,我们对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以下计算:
- 敏感性:在所有恶性病变中,位于阈值右侧的病变(正确分类)的百分比是多少?
- 特异性:在所有良性病变中,位于阈值左侧的病变(正确分类)的百分比是多少?
我们将(敏感性,特异性)作为坐标系,绘制出这个点。如果绘制出与 0% 和 100% 之间的每个可能阈值对应的所有点,则会得到我在上面绘制的 ROC 曲线。因此,也可以将 ROC 曲线称为敏感性-特异性曲线。
最后是在阈值从 0 向 1 变化时绘制 ROC 曲线的一段动画。
图像